通过杂技艺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
——访上海杂技团团长梁弘钧
9月28日,上海杂技团团长梁弘钧接受本报记者采访。 河北日报记者 李东宇摄
聚光灯下,演员的身影在空中勾勒出优美的弧线;舞台中央,传统技艺与现代美学交织出震撼的视觉图景。9月28日,上海杂技团《花之恋——男女对手》亮相“为人民绽放——国家艺术基金优秀杂技节目展演”,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成为全场焦点。
当日,记者专访了上海杂技团团长梁弘钧,听他讲述中国杂技艺术在新时代的守正与创新。
“杂技艺术正在经历一次深刻转型,从单纯的技巧展示,转向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表达。”梁弘钧表示,功底扎实的硬功夫始终是杂技的根基,但仅有技巧远远不够,更需要提升的是软实力,这包括叙事能力、美学表达与情感共鸣。
梁弘钧以上海杂技团本次参演节目为例,该作品不再是高难度动作的简单堆砌,而是巧妙融入海派文化元素,通过灯光、音乐、舞美的综合运用,以一对恋人的身体语汇为表现形式,讲述了一个充满东方韵味的爱情故事,展现出上海独特的文化气质。
作为国际杂技艺术的重要交流平台,吴桥杂技节既是世界杂技的竞技场,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舞台。在梁弘钧看来,中国杂技“走出去”承载着特殊的文化使命。“杂技是一种世界语言,能超越民族与国界直抵人心。我们要善用这个优势,通过杂技艺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。”他说。
梁弘钧特别提到,吴桥作为享誉世界的杂技之乡,不仅孕育了杂技的根与魂,更通过吴桥杂技大世界、东方杂技城、江湖大剧院等实体,为杂技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丰厚土壤。
谈及杂技艺术的创新路径,梁弘钧表示,多元化是必由之路。比如吴桥大型杂技情景剧《江湖·秀》深入挖掘本土杂技文化,以70分钟的精彩演出串联起杂技艺术的时代变迁,赋予这门古老艺术新的生命力。
“从单个节目到杂技秀,再到完整的杂技剧,是从业者将杂技从‘技术奇观’转向‘身体叙事’的重要变革。”梁弘钧说,杂技技艺与戏剧叙事的深度融合,不仅拓展了艺术表现力,更展现出在文旅市场的巨大潜力。杂技剧具有直观生动的表现形式,在强情节叙事中能够跨越语言与文化障碍,更容易在文旅融合场景中被普通观众接受与喜爱。
在创新实践方面,上海杂技团已展开多维度探索。梁弘钧介绍,主创人员在保持技巧性的前提下,加强杂技表演的戏剧张力,增强杂技本体的可看性与表现力;运用全息影像等新技术,让杂技更加好听、好看、好玩。当高难度技巧融入具有起承转合的故事,杂技的艺术表现空间将得到极大拓展。
“优秀杂技作品能成为撬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支点。”梁弘钧表示,在文旅深度融合的背景下,主题杂技秀、杂技剧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一部好的杂技剧不仅能吸引观众,还能带动周边餐饮、住宿等产业发展,甚至成为留住游客的重要文化载体。
面向未来,梁弘钧建议,杂技剧可借鉴小舞剧、小剧场戏剧的创作理念,结合地域文化特色,打造更加灵活多样、体量轻盈的作品,以适应文旅市场对轻量化、高频次演出的需求。他说:“要积极主动拥抱多元表演空间,这不仅是对单一剧场模式的突破,更是开拓更广阔市场的关键。”(河北日报记者 王雅楠 戴绍志)
高忆配资-股票配资线上-股票杠杆配资平台-配资门户首页地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