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示:本文是根据网上找到的信息加上我自己的想法写的,大家看看就好。
343旅是八路军刚开始建立时的一支精兵强将,虽然现在提到这个名字可能有些人觉得不太熟悉,但它经历过的故事既生动又让人惊叹。
这支队伍的领头人陈光没能获得军衔,副领头周建屏也没能亲眼看到新中国的成立,但这支队伍特别耀眼,里面有六个人后来都成了上将,在新中国的军事历史上留下了传奇的一笔。
也许有人会好奇:这支队伍咋就这么“闪闪发光”呢?这事儿得从抗日战争刚开始那会儿的战火纷飞讲起。
1937年,抗日战争全面打响,红军就改成了八路军,并且重新组合成了三个师。
红一方面军的主力被选出来加入了115师,这里面,343旅成了最关键的一部分。
这支队伍里,陈光是领头的旅长,周建屏是他的副手,而肖华则负责政治思想工作,是政委。
从他们的名字听起来,感觉都挺熟悉的,可没想到他们的经历却是那么波折不平。
陈光,这位长征时就已经是军队领导的大将,率领着一队从井冈山历练出来的战士,接受了八路军首个重大挑战,那就是平型关战役。
平型关之战是八路军第一次在战场上大展身手。
那时候,343旅是打头阵的主力,陈光带着队伍勇猛冲杀,干掉了上千名日本鬼子。
这一场战斗让八路军声名大噪,同时也让陈光一战扬名立万。
但是,打完那场仗后,343旅没歇多久,接下来的几年,他们一直在山西、山东这些地方跑来跑去,不停地跟日军斗智斗勇。
打仗那会儿,陈光因为干得非常棒,就临时当上了115师的师长。
但是,战争的惨烈让他遗憾地未能亲眼见证新中国的诞生。到了1954年,陈光在广州因为精神状况出了问题,选择了自我焚烧,这件事成了共和国历史上的一出惨剧。
跟陈光比起来,副旅长周建屏的人生路程可真是短得多。
周建屏早年时候,进过黄埔军校,还参与了南昌起义,是个经验丰富的老革命家。
不过在打仗那会儿,他因为以前的伤又犯了,所以在1938年在河北去世了。
两位旅长走后,343旅的前景看起来有点黯淡,但这支队伍的荣耀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。
它的政治委员肖华、参谋长陈士榘,还有两位团长李天佑和杨勇,日后都晋升为新中国的开国功臣,身居将领之位。
肖华担任343旅的政委,大家都亲切地叫他“年轻指挥官”。
他16岁那年就当上了少共国际师的政委,打仗那会儿,他带着队伍往东走到山东,在那里建起了齐鲁一带的抗日根据地。
肖华在东北战场上大展身手,表现得特别出色,等到新中国成立后,他就当上了解放军总政治部的二把手。
他的军旅生涯就像一本成长日记,从青涩少年成长为将军,他靠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出了真本事。
要说肖华在政治工作上表现出色,是个行家里手,那参谋长陈士榘在军事方面就是无所不能的“多面手”。
他参与过秋收起义的战斗,后来在抗日战争里做了343旅的参谋长,辗转到山东打仗,慢慢变成了华东战场上的一名关键将领。
新中国成立后,陈士榘当上了第一任工程兵的头儿,他给新中国的军事建设打下了结实的基础。
343旅的两位团长,李天佑和杨勇,在打仗那会儿也是表现得相当出色。
李天佑有个绰号叫“年轻猛虎”,平型关一战他立下大功,之后就被提拔做了343旅的代理旅长。
尽管因为受伤生病而暂时离开了前线,他在解放战争里还是表现得很出色,当上了38军的第一任军长。
杨勇在抗战时期,从副团长一步步做起,最后当上了旅长,到了解放战争时更是战功赫赫,最终被封为共和国的开国上将。
另外,343旅里还有两位很出色的将领,他们就是邓华和杨得志。
邓华在战争年代主要搞政治工作,后来打海南岛和抗美援朝时打得很好,就当上了志愿军的总指挥。
杨得志因为打仗特别勇猛,被大家叫做“猛虎战将”。在长征和抗日战争里,他很多次都是冲在最前面的勇士。新中国成立后,他长时间担任大军区的一把手。
343旅为啥这么棒?可能是因为它聚拢了一群在革命战火里摸爬滚打出来的勇士,也可能是因为战争的严酷迫使他们飞速进步,还可能是因为他们心里一直坚信革命终将胜利。
每位将军的历练都源自那段战火纷飞的时光,他们靠拼搏与付出铸就了343旅的传奇篇章。
有人讲,343旅就像战场上历练出来的宝石,它的光辉不光照亮了过去,也闪耀在当今。
虽然战争早已成为过去,但那些为了家园和族人英勇拼搏的人们,我们依然不能忘记。
#百家说史# #6月发文冲刺# 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高忆配资-股票配资线上-股票杠杆配资平台-配资门户首页地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